斯映紅:用“互聯網+”構建產權行業發展新生態
斯映紅:用“互聯網+”構建產權行業發展新生態
安徽省產權交易中心總經理 斯映紅 5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6月3日,國家發改委全文公布《規劃》。《規劃》在“創新一體化體制機制”中明確提出“推動要素市場一體化建設,建設產權交易共同市場”。這是產權市場繼2015年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中被明確作為企業資產處置的資本市場后,再次在國家級文件中被提及。如果說《指導意見》明確了產權市場的定位,那么《規劃》則勾勒了產權市場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走向共同發展的藍圖。產權市場的功能升級和統一發展一直以來都是行業關注的焦點。 1 、“互聯網+”的本質 互聯網作為一種技術工具早已被廣泛應用,各行各業利用互聯網實現信息的溝通和傳播,運用互聯網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利潤空間。應該說,“+互聯網”已經成為當前經濟活動中的“基礎元素”。但隨著以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為標志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滲透到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互聯網已經不再僅僅是作為一種技術工具存在,而是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引擎。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正式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同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出“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 “互聯網+”代表著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其本質是信息的互聯和信息能源的開發利用。傳統行業通過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促進生產要素優化、業務體系更新和商業模式重構,從而打造行業新的發展生態,培育新的增長點,實現轉型升級。“互聯網+”的過程就是創新驅動轉型的過程。“互聯網+”擁有開放、平等、包容、共享、協作、共贏的基本特征,通過對信息的獲取、開發和利用,融合創新出新產品、新服務、新模式,構建新生態。 “互聯網+”構建的新生態,是一種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生態圈,在這個生態圈里,參與主體多元化,且都是利益相關者,參與各方遵循的不再是只有一方獲益的“零和博弈”,而是分工協作,相互依存,共創價值,分享價值。成員間打破不同數據庫壁壘,以開放的心態實現互聯互通。生態圈的多元化和開放性使其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其核心競爭力來自于所有參與成員核心競爭力的綜合體。 2、用“互聯網+”引領區域產權市場的轉型升級 產權交易機構作為區域產權市場運行的重要載體,發展程度決定著區域市場發展水平。當前,各區域產權交易機構結合區域發展特點和資源稟賦,積極實施著創新發展戰略。但大多數產權交易機構與互聯網的結合仍處于“+互聯網”階段,互聯網作為一種技術工具,主要運用于產權交易過程,最突出的作用體現在信息披露和網絡競價上。交易機構作為中間橋梁,相對獨立地為交易主體提供政策咨詢和交易服務,通過收取咨詢服務費、交易手續費獲取收益。這種業務運作模式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交易模式易復制,交易機構缺乏核心競爭力,盈利模式簡單,沒有形成與相關參與主體的互動機制和與交易聯動的增值服務體系,一旦失去政策性庇護,交易機構面臨的直接威脅就是生存危機。因此,時代的快速發展需要交易機構充分認識自身存在的缺陷,用“互聯網+”在創新自身組織體系基礎上重新構建業務運作的商業模式,即依托擁有豐富的資產端和已經建立起來的市場公信力優勢,沖破行業壁壘,吸引和聯合相關行業,通過優勢互補形成利益共同體,按照合作共贏的原則構建區域產權市場平臺生態圈。在這個生態圈內,利益相關者結合成利益共同體,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需求為中心,按照市場機制和平臺規則,分工合作,協同為用戶創造價值,盈利模式也從單一收取服務費模式,轉變成為參與者共創價值、分享價值模式,在實現生態圈整體價值最大化的同時,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 產權交易機構所聯合的利益相關者,主要包含四大類: 第一類,是提供平臺運營與各類基礎服務的主體,包括產權交易機構本身,技術服務提供商,數據及數據分析服務商。產權交易機構是平臺建設的發起者,也是保持平臺正常運行和持續發展的守護者。通過開放自身的網絡體系,與平臺參與各方網絡體系實現互聯互通,形成平臺生態圈完整的網絡鏈條,技術服務提供商可以是產權交易機構本身,也可以是專業的互聯網技術企業,是平臺物理網絡體系的建設者和維護者。數據及數據分析服務商,則是平臺數據產品的生產者,是利用平臺的聚合效應,對平臺形成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和提取,以滿足生態圈內多樣化的對數據智能的需求。 第二類,是擁有資源并有流轉意愿的主體,俗稱“轉讓方”,這類主體是平臺資源的原始提供者,是平臺具有生命力的源泉。當前,產權市場作為國有企業并購重組的重要資本市場,大量優質國有資產的流轉為平臺運轉提供了原始動力,也是利益相關者能夠參與平臺生態圈建設的根本動力。因此,深入了解此類主體內在需求,為此類主體提供個性化的、具有巨大黏性的服務,是維持平臺生產力的根本所在。 第三類,是能夠提供專業化服務的各類主體,包括產權交易機構本身、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平臺、區域性股權交易機構、資管公司、融資擔保機構、投資咨詢公司、財務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他們是生態圈里滿足多樣化需求的專業化服務提供者,他們在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組合已有服務,融合自身智慧定義新的服務,他們的存在,將極大豐富平臺服務內容,延展服務鏈條,是平臺創造增值服務體系的核心主體,也是產權市場實現融資功能的關鍵。此類主體參與得越多,平臺創新服務的能力就越強,平臺的生命力就越旺盛。 第四類,是各類投資主體,包括機構投資者、個體投資者、私募機構,這類主體在自身專業領域具有豐富的投資經驗,是投資資金的提供者,也是平臺需求的主要創造者,他們通過平臺建立的渠道與自身需求對接,實現資本的有效配置,他們的存在是平臺價值的根本體現。 3 用“互聯網+” 驅動產權市場統一建設 區域產權市場的轉型升級將會有力提升產權市場整體功能。互聯網經濟時代,產權市場的統一不僅是行業發展的客觀需要,更是產權市場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資本市場的必由之路。當前,建設全國統一的產權市場,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市場分割封閉、機構自成體系、整體合力缺乏的問題,這個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存在且未得到根本解決,雖然機構之間也有多種形式的聯盟,但這種聯盟基本屬于松散型,并未形成有機的統一整體,機構之間更多的是經驗交流和理論探討,各機構主要還是依托自身區域優勢和資源稟賦在本區域內開展業務,跨區域的競爭依然存在,全國性的產權市場尚未形成。正是這一問題的存在,使得產權市場在面對外部政策環境急劇變化時,表現出來的是話語權不強、對抗系統性風險能力較弱。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中國創造的特色產權市場可能會在互聯網經濟時代被逐漸瓦解,產權市場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資本市場也將無從談起。 鑒于當前產權市場交易標的的非標性和地域性特點,決定了產權市場的統一不太可能按照證券市場的模式,而是通過區域市場的互聯互通和深度合作更符合我國產權市場發展現狀。雖然各區域產權市場發展不均衡,但在所在區域均是發揮重要作用的市場,因此,應充分尊重各個區域市場的特色,發揮其所擁有的資源稟賦優勢,加強各區域市場間合作的廣度與深度,用“互聯網+”共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生態圈。 首先,各區域產權市場應從行業發展角度,形成“命運共同體”的合作共贏思想。“命運共同體”是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促進各方共同發展,包含了差異性和相互依存性兩層涵義,產權市場近三十年的發展所形成的正是區域市場的差異性和市場間的相互依存性,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只會使市場走向分裂,損害行業的整體形象。因此,建設全國統一市場,需要各區域市場轉變固有的思維方式,以開放、平等、包容、協作、共享、共贏的互聯網思維在加強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促進和融入行業發展,形成“命運共同體”的合作共贏思想,是實現全國統一產權市場的思想基礎。 其次,構建互聯互通的物理平臺,用互聯網技術將原來孤立的各個區域產權市場連接起來,形成全國統一的網絡化平臺,讓每個區域市場都成為統一平臺建設的參與者,將所有區域市場的信息連接起來,統一發布,統一展現交易過程。這是實現我國產權市場統一的技術基礎。 再次,加強各區域產權市場深層次合作,在統一網絡平臺的基礎上,實現數據庫聯接。通過數據共享與分析,建立產權行業交易指數,實時反映產權市場交易行情、趨勢變化,為社會提供全面完整的行業數據,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有價值的行業數據,為決策者提供參考依據。同時,通過數據共享,實現對產權市場投資者行為、各類需求的深度分析,使產權市場從單純注重服務程序、服務質量的固有思維中解放出來,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的、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更加注重個性需求、更加注重服務品質和用戶體驗、為用戶提供精準服務的模式,這是實現我國產權市場真正走向統一的關鍵之舉。 最后,構建基于價值共享的全國性產權市場平臺生態圈。區域產權市場構建的平臺生態圈是形成整個行業平臺生態圈的基礎,也是行業生態圈的有機組成部分。在行業平臺生態圈里,各類參與主體按照規則融入到全國性產權市場體系中來,實現資本的高效快速流動。 互聯網經濟時代的來臨已經不容質疑,用“互聯網+”構建新的商業模式、創造適應行業發展的新生態、形成屬于產權市場特有的核心優勢,將會有效推動區域市場的轉型升級和全國市場的統一,產權人必須牢牢抓住這一時代脈搏,團結一致,共同抵御各類風險,實現產權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