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市場產業并購時代到來
中國資本市場產業并購時代到來
李嘉誠系逐步淡出,沃爾核材火線舉牌,復星又突然加入……長園集團一次看似平常的二級市場事件,呈現出了一波三折的復雜纏斗局面。筆者認為,這次跌宕起伏的舉牌事件或許預示著,中國資本市場正在成為產業并購的熱土。 從去年的永輝超市舉牌中百集團,到今年的生命人壽舉牌金地集團,再到沃爾核材舉牌長園集團,產業資本對于優質上市資產的覬覦意圖已經昭然若揭。但筆者梳理發現,這些產業資本的行為表現較為理性,并不側重做短期炒作,而是希望通過參與上市公司的管理,來尋求產業共贏的局面。這其實反映了這批產業資本舉牌的長遠戰略意圖。 過去,由于國內資本市場存在許多功能性的缺陷,以往的產業并購行為,更多的是發生在非上市公司之間,且現金并購也多于股權并購。即使在這種局面下,也出現了創業板藍色光標反復利用并購迅速做大做強的案例。 此次參與到長園集團舉牌風波中的復星集團,就是做產業并購的高手。不過,筆者認為,藍色光標和復星集團的成功,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制度上的“套利”行為,在上市與非上市企業的不同估值標準上套利,在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的成長性判別差異上進行套利。這樣的案例,并不能反映產業并購提升效率強化經營的本質,反而暴露了資本市場亟待改進的弱點。 沃爾核材對長園集團的舉牌,明顯不具備套利的色彩。兩家公司在業務能力、成長性、估值等方面沒有明顯的落差,最大的區別可能就在于當家人的攻守態勢不同。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沃爾核材如果不是抱著未來產業整合的長遠戰略,是沒有必要舉牌的。 當然,沃爾核材要實現“蛇吞象”,也會面臨較大的困難。要破解這個難題,最終則要看中國金融市場對這種行為是否會給予支持。 事實上,已經逐漸隱退的長園集團前控股股東李嘉誠系,當年在香港資本市場上對和黃的收購,與今天產業資本的舉牌行為就有些許相似之處。 1978年,李嘉誠以極快的速度暗中低價收購和黃。當和黃察覺時,雖立刻組織英籍大股東反攻,但為時已晚。在匯豐銀行的幫助下,李嘉誠成功吸納大量和黃,并最終擁有其超過40%的股權。收購和黃后,李嘉誠很快將其重組。如今,和黃在港口、電訊、零售、地產、基建及能源等產業領域已成為世界級的企業。無疑,李嘉誠收購和黃,正是得益于匯豐銀行這類金融企業的鼎力相助。 從中國整體經濟來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似乎正在過去,產業調整、結構升級、精細演進的小時代則已經拉開序幕,資本市場也是如此。超大規模擴容的時期也許不會再來,然而產業并購的熱潮卻隱隱有大起的跡象。在這樣一個時代,如何更好地利用資本市場來服務于大趨勢,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