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海外經驗 穩步發展我國民營銀行
借鑒海外經驗 穩步發展我國民營銀行
利率的市場化在我國金融市場體系的構建中處于基礎作用。可以說,民營銀行的設立和發展,有賴于利率的市場化。否則,民營銀行將缺乏生存的基礎。 隨著民營銀行的開放和利率市場化等金融改革的逐步推進,銀行之間的競爭將日趨激烈,銀行的優勝劣汰將不可避免。因此,構建銀行危機處理機制及退出機制已是當務之急。首先,應該盡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如何發展我國的民營銀行一直是近年來全社會比較關注的焦點問題。對此,我們要理清思路,借鑒海外成功發展經驗,穩步健康地推進我國民營銀行的發展。 統籌規劃進程 避免“一擁而上”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對國民經濟具有牽一發動全身的作用,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把金融民營化作為一項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任務。比較各經濟體金融民營化的進程來看,既有采取漸進式的模式,也有采取激進式的模式。但總的說來,采取漸進式的模式一般對國民經濟的沖擊較小,運行較為平穩。 我國臺灣在設立民營銀行時采取了“新設民營銀行在先,公營銀行民營化在后”的路徑。1989年7月,我國臺灣《銀行法》第二次改稿,正式允許民營資本設立商業銀行,為民營銀行的設立提供了法律依據。我國臺灣地區銀行的民營化采取漸進式模式推開,循序漸進逐步放開金融管制,保證了改革的平穩著陸。雖然在開放之初,由于民營銀行準入法規的一些制度性缺陷,有強烈投資意愿的企業財團通過聯合集資等方式成功規避準入門檻,新設民營銀行過多導致競爭加劇,但總體來看臺灣銀行民營化路徑還是比較成功的。 相對于我國臺灣的總體布局、逐步推進的戰略,俄羅斯放開民營銀行采用了“休克療法”。俄羅斯在1991年前后全面放開了金融業。政府對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只要達到了最低資本要求就可設立銀行,銀行體系的民營化進展非常快。很顯然,對于建立符合市場準則的高效銀行體系來說,僅僅依靠改革舊機構和新批機構、依靠銀行產權的改革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建立一整套制度上和操作上的框架,以保證商業銀行在產權改革后能有效地運作。而這正是俄羅斯將國有銀行轉換為民營銀行過程中的弱項。特別是在法規建設、審慎性行為和會計框架方面,俄羅斯存在嚴重的缺陷。導致國內的資金不能按照正常的市場規律進行有效配置,大量的資金用于投機性非法經營,巨額財富流向國外,使國家經濟的發展嚴重缺乏資金投入。 我國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金融管制,金融市場體系發育不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未達到發達國家的市場化水平,金融機構的管理者和經營者都缺乏市場競爭經驗。為避免金融民營化帶來的震蕩,發展民營銀行的路徑必須采取統籌規劃布局,避免大量民營銀行的“一擁而上”。對未來幾年民營銀行設立的總數量和分支機構增長速度進行科學規劃,保持銀行業競爭結構的平衡。我國目前有五家民營銀行試點,應待試點取得成功后再大面積推開。一方面是為了通過試點取得經驗,在風險防范能力上和監管水平上進行改進。另一方面,則是由于相關的制度尚未建立,大量民營銀行的迅速涌入會形成金融黑洞,吸走大量資金,反而不利于實體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會造成銀行的過度競爭,導致各家銀行的市場占有率下降,不利于銀行業的健康發展。 應選擇差異經營的發展模式 一些國家依據本國銀行體系、經濟發展狀況、法律監管環境等情況,來選擇民營銀行的發展模式并獲得了成功。例如美國的社區銀行模式:美國的中小民營銀行以社區銀行為主,現有7000多家,資產總額一般在10億美元以下,主要服務于社區居民和中小企業。 借鑒美國社區銀行的發展,我國民營銀行應堅持差異化和特色化經營,在客戶選擇、業務開發上與國有銀行和外資銀行形成優勢互補。對于一些中小民營銀行而言,因為規模小,經營機制可以比較靈活,將其定位于為中小企業服務,一方面可以解決這些企業的融資問題,另一方面中小民營銀行議價能力較強,其收益率可能高于國有銀行。 我國目前民營銀行試點的經營模式有四種可選:“小存小貸”(限定存款上限,設定財富下限);“大存小貸”(存款限定下限,貸款限定上限);“公存公貸”(只對法人不對個人);“特定區域存貸款”(限定業務范圍、區域范圍)。各民營資本根據自己的優勢申請適合自己的經營模式,采取差異化經營策略。此舉可以保持銀行業競爭結構的平衡,同時結合各地區金融風險情況和小微企業的實際融資需求,可以加強區域性的合理布局。 完善風控體系 避免過度監管 內部完善公司治理。我國民營銀行完善公司治理,要明確發起人的風險承擔責任。首先,建立發起人與銀行業務的防火墻,嚴格限制民營銀行對發起人及其關聯企業授信,切實防范道德風險。我國臺灣民營銀行發展過程中,盡管監管部門對限制關聯交易進行了規定,但仍然多次爆發財團企業利用銀行業務進行利益輸送的案例。因此,應加強對銀行大股東的監管,但是也不需要采取無限責任制。一方面,無限責任制相當于“跳樓機制”,銀行經營壓力較大;另一方面,我國國有銀行和國外資本開辦銀行都是采取有限責任制,為了公平起見,對民營銀行股東也應采取有限責任制。其次,強化民營銀行的信息披露制度,應要求民營銀行及時、充分披露其財務信息,真實反映機構運營狀況,從而有效發揮市場的監督力量,促使其穩健經營。銀監會也要突出股東行為監管,重點是監管銀行與股東的關聯交易、股東對銀行的持續注資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防止試點銀行成為股東的融資工具。此外,銀監會應按屬地原則監管。在哪里試點,就由當地銀監局承擔試點責任,加強溝通、協調、服務和跟蹤監管,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重點做好風險管控和損失承擔的制度安排,防止銀行經營失敗后,侵害消費者、存款人和納稅人的合法權益。 外部側重市場約束。在美國民營銀行公司治理中,市場約束在外部治理機制中處于主導地位。通過強有力的外部市場的約束,美國民營銀行公司治理發揮著較高的效率。通過加強市場機制約束,可以使資本市場、信貸市場、銀行家市場等機制對銀行經理人員行為施壓。產品市場外部治理也可以通過資本市場來發生作用。產品市場能篩選出符合市場需要的銀行,這些銀行財務狀況可以通過金融市場的信息披露機制公之于眾,股價就會隨之變動,透明的資本市場機制可以使市場價值趨于下降的銀行的控制權發生轉移,新的股東通過改組經理層、解雇不稱職的經理,從而優化公司治理結構。 在完善監管體系的同時要避免過度監管。對民營銀行的監管標準不能過于嚴格,不能戴有色眼鏡看民間資本。監管民營資本和國有資本應該一視同仁,資本就是資本,國資、民資或外資不應存在差別對待。民間資本辦銀行不需要單獨建立一套制度,整個銀行業應作為一個整體共同進退。短時間內,國有大行的主導地位難以撼動,民營銀行想在金融領域擁有話語權還比較難。另外,公眾對民間資本的信任度不如國有資本高,民營銀行可能會出現吸存難的問題,沒有公眾儲戶的存款,民營銀行無法發展。引入民營資本的目的在于全面推動金融改革加快步伐,提高金融行業競爭程度和服務效率。給予民營資本國民待遇,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增強改革信心以起到宣誓效應。所以在民營資本引入的初期,我們也要保護民營銀行使其健康發展慢慢壯大。例如美國就在監管政策上對社區銀行予以傾斜。對中小民營銀行的監管比大銀行寬松,美國監管機構對社區銀行的監管程序、監管措施相對簡化,對一些領域的數據采集和報告要求、財務報表的報送周期、現場檢查的頻率等更富彈性。 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 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我國民營銀行的大量出現,一定是在利率市場化改革完成之后,也應是在存款保險制度建立起來之后。民營銀行是以市場為導向的經營主體,必須生存在一個市場化的金融環境中。利率即資金價格只有富有充分的彈性才能靈敏地反映供求狀況,及時做出客觀的價值評價,動態地引導資源配置。利率的市場化在我國金融市場體系的構建中處于基礎作用。可以說,民營銀行的設立和發展,有賴于利率的市場化。否則,民營銀行將缺乏生存的基礎。 隨著民營銀行的開放和利率市場化等金融改革的逐步推進,銀行之間的競爭將日趨激烈,銀行的優勝劣汰將不可避免。因此,構建銀行危機處理機制及退出機制已是當務之急。首先,應該盡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我國臺灣開放民營銀行后的十年中,共發生 83 起擠兌事件,其中因未能及時平息而使得擠兌向其他機構蔓延的只有三起。我國臺灣在應對危機的過程中,存款保險制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存款保險制度作為一種金融風險防范手段,在保護儲戶存款安全、減少擠兌和銀行倒閉、金融體制的穩定與發展上功不可沒。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對我國民營銀行發展和整個銀行業的健康運行有很大的幫助。第一,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可以增強民營銀行的競爭力。民營銀行作為新發展的銀行,多為中小型銀行,資本金和資產規模不大,在規模和實力上是無法與現有的國有商業銀行抗衡,更為重要的是國有銀行的信用隱含著國家信用。在沒有存款保險制度的情況下,民營銀行缺乏最后的保障,其自身的信用就大打折扣。如果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之后,國有銀行與民營銀行共同處在存款保險制度下,相互之間的信用差距減少,民營銀行在競爭中會處于相對平等的地位。第二,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可以降低民營銀行自身的風險,最大限度地保護存款人的利益,存款人有信心就不會發生悲觀預期和擠兌行為。存款保險制度構筑了一道金融風險的防火墻,可以有效地減少銀行退出市場的社會成本,維護整個金融體系的安全與穩定。最后,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可以維護存款人利益,維護社會穩定,這就為民營銀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經濟金融環境。 (作者系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郭田勇) |